加入收藏
首頁
直播
淨宗學院
導師講演
認識佛教
根本教育
淨土五經
華嚴講席
大乘經論
仁愛和平講堂
專題講演
開示談話
學佛答問
簡體字幕
六和共修
佛陀教育
文字書刊
引用講義
經文課本
導師文章
傳記刊物
學習心得
圖片
墨寶
光碟
蓮池海會
影音
有聲書
學生習講
法會活動
佛號梵唄
影視動畫
其它
疑難幫助
聚合
文字書刊首頁
引用講義
引用講義首頁
華嚴經講義
大經解講義
華嚴奧旨講義
其他引用
大經科註
二零一二大經科註
二零一四大經科註
經文課本
經文課本首頁
華嚴講席
淨土五經
華嚴經疏論纂要
德育課本
導師文章
導師文章首頁
致領導函
讀書筆記
講演文字
序跋
傳記刊物
學習心得
淨宗學院
文字書刊
引用講義
梵行
下載PDF
2014-02-15
導讀:
《佛學大辭典》(節錄):(術語)梵者清淨之義,斷婬欲之法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則生梵天。
(
閱讀全文
)
無業無報,無因無果
下載PDF
2014-02-14
導讀:
《佛說法句經》原經文(與安樂集之引用稍有不同):佛言。善知識者。善解深法空相無作。無生無滅。了達諸法從本已來究竟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性相如如。住於實際。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是名善知識。
(
閱讀全文
)
空無相無願
下載PDF
2014-02-13
導讀:
《三藏法數》「三解脫門」條:〔出法界次第〕 解脫,即自在之義也。門,即能通之義。謂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故名三解脫門。
(
閱讀全文
)
法住記
下載PDF
2014-02-11
導讀:
《佛學大辭典》:(書名)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之略名。
(
閱讀全文
)
二諦
下載PDF
2014-02-03
導讀:
《三藏法數》:〔出翻譯名義〕一、真諦,真諦者,彰一性本實之理也(一性:佛性)。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指萬象為真如,會三乘歸實際也(實際:真如法性為諸際之極,故曰實際)。
(
閱讀全文
)
法照
下載PDF
2014-01-28
導讀:
《佛學大辭典》:(人名)蓮社七祖之第四祖,唐大歷二年止於衡州之靈峰寺,慈忍戒定,當時之宗師也。
(
閱讀全文
)
法界
下載PDF
2014-01-27
導讀:
《佛學次第統編》:法界即名達磨馱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實相。法界之義有多種,以二義釋之,一就事,二約理。
(
閱讀全文
)
六信
下載PDF
2014-01-21
導讀:
《阿彌陀經要解》: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
閱讀全文
)
自攝他攝
下載PDF
2014-01-19
導讀:
《佛光大辭典》「自攝」條:為「他攝」之對稱。指以戒法專攝身、口、意等三業,使不放逸。又以自己發願修行之力攝持而證得果位,亦稱自攝。
(
閱讀全文
)
五智
下載PDF
2014-01-18
導讀:
《佛光大辭典》:指佛所得之五種智。出於無量壽經卷下、略論安樂淨土義。
(
閱讀全文
)
四悉檀 諸佛現前三昧
下載PDF
2014-01-17
導讀:
《三藏法數》:〔出法華文句〕 悉,遍也。檀,梵語具云檀那,華言施。華梵兼稱,故名悉檀。佛以此四說法,遍施一切眾生,故名四悉檀也。
(
閱讀全文
)
五念
下載PDF
2014-01-15
導讀:
《三藏法數》「五念門」:〔出無量壽經論〕一禮拜門:謂修淨土之人,清淨身業,面對阿彌陀如來,一心翹勤恭敬禮拜(翹:音橋,啟發),願生彼國,是名禮拜門
(
閱讀全文
)
四無礙辯
下載PDF
2014-01-14
導讀:
《三藏法數》「四無礙智」:〔亦名四無礙辯,出法界次第〕謂菩薩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達無滯,故名四無礙智。以其辯說融通,亦名四無礙辯。
(
閱讀全文
)
海印
下載PDF
2014-01-14
導讀:
《佛學大辭典》(節錄):(術語)佛所得之三昧名。如於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現一切之法也。
(
閱讀全文
)
《楞嚴經》曰: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下載PDF
2014-01-14
導讀:
《楞嚴經》: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
閱讀全文
)
共674篇文章/共45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